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季羡林一生国学研究结晶,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以中西方文化学养为基础,带领读者以宏观视角理解国学。面对“国学热”,季羡林晚年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主张以开放宏观的视角看待国学。他认为凡是中国特有的,不同于外国文化的,都可以列在国学之内;中国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他们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同时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属于国学的范围。此外,他还以佛教史解说两大东方文明的相遇,通过佛教史理解中印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是季羡林先生关于修养与道德的杂文或随笔选编,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以修养、品质、心态和爱国为主题。第一辑以“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为题,辑录了季先生关于个人修养、人文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文章;第二辑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集中谈道德与品质的文章,表达季先生对于伦理道德,意志品质和未来教育的看法;第三辑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为题,展现了季老对人间的世态炎凉、人生的毁誉祸福、个人的生死穷通的豁达心态;第四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季老稽古论今,援引时贤,漫谈中国精神,传统文化与国人民族性,对何谓真正的爱国,怎样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持有何种“爱国主义”。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