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名著经典小说故事
一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以三亿七千万巨款收购了一个海外钢铁基地,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宣告破产,巨额国有资产离奇流失。难道这仅仅是决策失误引起的破产吗?警长刘志明因有关嫌疑强奸罪犯家属被告上法庭。小伙子律师周若冰在释洗刘志明嫌疑时不断收到青妹徐晓晴的告急电话。就在周若冰决计从刘志明案中抽身去见晓晴时,徐晓晴忽然在钢厂被电磁盘跳闸掉落的钢锭活活砸死。来自大华在场的报告陈述无懈可击地确认这是偶然发生的工伤意外。然光天化日之下,竟至有人把周若冰放在死者身上的白菊花偷换成红色香石竹。这红色香石竹的高深莫测的显露出来,拿获了周若冰心底被痛失表妹的惭愧不安所漫过的迷惑,为何身为大华集团财务的表妹尸体未寒,设施科长就由于不肯承认设施意外被调动离开出国?为何大华集团刚提交处理3.7个亿从各处买进项目标破产提出请求,主管财务的集团副总裁就畏罪偷偷逃跑?为何周若冰刚着手靠近晓晴之死的真相时就被控诉为为偷偷逃跑者暗中透露?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一档“叫自杀的人不去自杀的节目”——小说连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风靡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节目的播出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曾收到1000余封听众来信,还让23名轻生者放弃自杀念头,盲人听众说“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演播者张家声的倾情演绎,让他的这部长书处女作更使他的长书演播一举成名,1984年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1942年,苏联根据原著小说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影。1999年,中国版的20集同名电视剧也诞生了。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9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身受重伤,25岁身体瘫痪,年仅32岁便去世。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