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这部作品是对中国农村二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文学总结。从1978年开始写到2000年,这二十三年中,农村从经历了暂短的“包产到户”后,又实行了“承包到户”。土地承包到户是国家在农村长期实行的一项关于土地的最基本的政策,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解冻》就是从“承包到户”开始入手的。中国农村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造就了中国农民传统的农业思想,这种传统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他们的思想深处从不想距离自己太远的事情,只想土地的所有权,具体就是耕作权利。《水流信史》塑造了楚万担这个中国式传统农民的形象。改革开放之初他欣喜若狂,组织全家人全力以赴把全部财力和劳力投入到自己的土地上去,并信心十足的计划着要把日子过殷实。他的眼光始终关注着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日子,甚至他都不愿意和村子人有太多来往。“承包到户”之后又分配了集体的财产到户,其实这一政策客观上就使各家各户的劳作完全独立了起来,各种自家田,不存在集体劳作的情况。所以,楚万担就独立起来了,他喜欢这种方式,他不愿意别人干涉自己过日子的计划……
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我的黄河我的城》选取了中原大地上普通却具有代表性的邵氏一家为人物原型,通过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对一个大时代中的众生和人性流变的勘察和描绘,书写了一段乡村至城市,小城市至大都市,从贫穷走向繁华的时代变迁史,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城市发展的轨迹。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在解放后的镇反期间,错划为恶霸地主而被判死刑的孙怀清,执行时侥幸未死,被儿媳妇王葡萄藏匿于红薯窖中20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走出地窖,但这时他已经须发皆白,奄奄一息了。《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历时5年创作的长篇,取材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河南的真实事件。小说里的民间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的藏污纳垢特性首先体现在弥漫于民间的邪恶的文化心理,譬如嫉妒、冷漠、仇恨、疯狂,但是在政治权力的无尽无止的折腾下,一切杂质都被过滤和筛去,民间被翻腾的结果是将自身所蕴藏的纯粹的一面保留下来和光大开去。葡萄救公爹义举的前提下,公爹孙二大本来就是个清白的人,他足智多谋,心胸开阔,对日常生活充满智慧,对自然万物视为同胞,对历史荣辱漠然置之。在这漫长岁月中他与媳妇构成同谋来做一场游戏,共同与历史的残酷性进行较量——究竟是谁的生命更长久。情节发展到最后,这场游戏卷入了整个村子的居民,大家似乎一起来掩护这个老人的存在,以民间的集体力量来参加这场大较量。
这是一部有着孩子式的想像和放纵的小说,它跨越了30年时间,讲述了政治年代和经济年代人们的生存境况。小说中有一个现实的村庄,一个和村庄相对应的想像世界——天柱,一匹军队留下的白马。其中,天柱我们内心深处的景观,那是一切奇迹的源头,更是灵魂的自由栖息之所;现实的村庄演绎着1965年以来我们的生活变迁;白马则联系着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
《东大街79号》讲述的是在全国文化体制大改革下,一群年轻人在面对残酷现实的同时还要追求理想的奋斗故事。以梁若伊为代表的这群青年,面对青春、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中,依旧保持一颗追求理想的初心,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相抗衡。本故事体现了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不忘初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故乡天下黄花》从一个普通村民的视角,审视马村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民国初年,为了村长一职,李家雇杀手杀死了现任村长孙殿元,由此引发了孙李两家的世代仇杀。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来了,为了争夺马村的支配权,八路、汉奸、中央军、土匪几路人马相互咬斗,村民惨遭荼毒,饱受蹂躏。1949年翻身闹土改,地主李家和孙家被斗倒,贫农赵刺猬、癞和尚、李葫芦诸人为了争夺村子的控制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野蛮争斗,马村再度陷入混乱。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已成为村支书和大队长的赵刺猬和癞和尚,以及后发展起来的李葫芦分别带领不同派别,以"文革"的名义进行着无休止的斗争。
在那个朴实无华、热热闹闹的年代里,偏僻的山村有一群奇而不奇的人,做出一连串怪而不怪的事情,让摸不着头脑和不知根底的旁观者,看起来目瞪口呆、啼笑皆非;对他们的处世态度和所作所为,不知道应该同情呢,还是应该鄙视?应该赞成呢,还是应该反对?实在是个让人困惑难解的问题!本书以田成业一家为主线,展现出新时期农村的众生相。对于中国人来说,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是人生的大事。他们的价值观、伦理观、经济状况乃至社会地位,都集中体现在这件事情上。本书可谓是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形象画卷。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是余华发表于1991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丰乳肥臀》是莫言1995年创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民间“史诗性”大书。它记录了一位饱经苦难的母亲和她的八个子女构成的庞大家族:母亲用奶水喂养女儿和女儿们的子女,在战乱中保护孩子们避难、逃荒。女儿们跟着她们爱上的男人加入不同的政治势力,于是20世纪中国的疯癫岁月便在这个庞大家族的内部投射出角逐与厮杀、亲情与背叛、牺牲与冷漠、荣耀与耻辱。大起大落之下,母亲始终如坚硬的河床承受着一切,保护着一切,见证了战争与饥饿,也见证了荒唐与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