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乱,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战无不胜的根源在哪里?是什么使它所向披靡,建立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公元前210年的那个冬天,秦始皇在第四次东巡的路上,告别了他耗尽毕生心血所创建的帝国,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令他至死都耿耿于怀的是东郡石头上的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确,一语成谶,在秦始皇逝世三年后,公元前207年,雄霸四海的秦帝国轰然坍塌。伟大的秦帝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它灭亡的原因,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谜。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兵马俑与秦始皇有无直接联系呢?秦始皇的地宫是否真的存于封土之下,始皇陵封土高度究竟是多少?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下有什么?在38年的时间中有多少人参与建造了这座巨大的陵墓呢?司马迁《史记》里的阿房宫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生在秦宫中的众多谜案,谁人能解?所有这些困扰人们的未解之谜,《复活的帝国》将逐一带听众探寻。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2年2月诈降日军,4月通电反正,任黑龙江救国军总司令,重创日军。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6月返回上海。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
千年的北京古都流传着上万年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向人们展示了北京古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包含了老北京的轶闻趣事、民族风俗、民间故事、老皇城根与胡同四合院、服饰穿着等一系列的,围绕着老北京的趣味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