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这五百五十九个称帝称王的头目中,约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而帝王之死,皆是因自作孽的制度结构。在男性争权夺势的世界,政治因素高于一切。
记录三国历史的权威史著。不读《三国志》,不足以谈三国。史学巨著,不朽经典。《三国志》,西晋陈寿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其取材谨严,叙事有法,是研究三国史的一部重要史籍。三国时代,群雄逐鹿,人才辈出,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风云变幻,高潮迭起。陈寿以其优异的修史才能,善于掌握材料,剪裁有序,编次得体,叙事出色,文笔简鍊,精彩记录此一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被誉为是继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之后的史学大家。《三国志》也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杰作,超越早出的魏、蜀、吴专史,更淘汰晚出的有关三国的史著,而流传千古。
当蔡元培在北大讲堂高呼“兼容并包”,林徽因在佛光寺丈量唐代斗拱的裂痕,鲁迅用《狂人日记》的墨渍浸透一个时代的癫狂。长衫与西装在租界的霓虹下对峙,军阀的枪炮声里藏着京剧名伶的《贵妃醉酒》。有人把自由缝进旗袍的滚边,有人将信仰刻入地下党的密码本,更有人在黄包车夫的汗水中,瞥见四万万人的脊梁如何一寸寸挺直。他们说:“活着,就要活成一片不肯熄灭的星火。”
从炮火硝烟中出生入死走过来的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将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是一部浓缩的军史。他们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创业艰难百战多,中国革命的胜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伴随着新中国的的诞生,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涌现出了一批文韬武略、才艺生辉、叱咤风云、光彩夺目的将帅之星。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等二十余种正史资料,风格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
英国史学家汤恩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蒋勋先生说:“宋朝是中国历史最有品味的朝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如此多的人“竞折腰”?宋朝的生活是活色生香的,在旖旎的两京风华中,点缀着数不清的物华天宝、雅文趣事。
目录大纲《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在这里,你会了解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嘉靖、崇祯等明朝16帝的生平故事,以及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北京保卫战、大礼仪之争、张居正改革、万历三大征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徐达、常遇春、盛庸、于谦、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袁崇焕等政治人物,还有李时珍、徐霞客、唐伯虎、吴承恩等文化名人。
北洋军阀起于清末,盛于民国初。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分化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各方势力相互攻讦,北京政坛群龙无首。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在总统府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张勋复辟、曹锟贿选、北京政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会解散了重组,重组后又解散;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竟有三十八届内阁垮台,北洋乱象可见一斑。
本书为《知汉系列》第二册,从刘邦去世讲到武帝即位前,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内容一边叙事普及,一边对历史文本中的相关谜团进行释疑。一、孝惠帝是否真的有那么“仁弱”和怠于政事;二、疑云重重的“白马之盟”究竟是真是伪;三、吕后的人事安排真的是要夺取刘姓江山吗;四、诛吕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陈平在其中的作用;五、汉文帝如何以不被看好的实力收拾诛吕后的残局;六、德与欲:文帝的阴阳两面;七、景帝传位梁王和七国之乱的关系;八、景帝更换继承者的动机。本书于普通讲文景之治的区别在于,辩证分析了文景两朝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对宗室进行残酷压榨的两面性,提供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人物形象和史观。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分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军众多士卒已染疾病,初次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对敌,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时代,让战争变得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好看,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时代让个人才能发挥到如此极致,也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时代让国外的历史爱好者都如此的熟知。三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衰老的和爱情一样的永恒的主题。
本专辑力图通过对《三国志》的现代化解读,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三国的那段历史。所有的情节都来自于历史的真实,完整的叙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直至三国并立最后三家归晋的整个过程与故事,其间不乏穿插着《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相互比较,对于三国爱好者来说,这是又一部值得一听的历史作品,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轻松品三国的一部普及作品。听了之后你会发现,三国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玩意。
“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八百里秦川大地埋葬了数不清的帝王将相,唐高宗李治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乾陵也矗立在这里。乾陵始修于盛唐时期,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不仅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宝,也留下了无数的未解之谜:乾陵选址经历了怎样的风波?武则天留下的无字碑到底有何玄机?六十一蕃臣像的头部为何会神秘消失?乾陵陪葬墓中又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在这本书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历史上的名臣并不少见。比如垂钓王侯的姜子牙、功成勇退的范蠡、变法强国的公孙鞅、说客之冠的苏秦、策士之雄的张仪、大智大勇的蔺相如,等等。这些人都是能够兴邦定国的大才,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后世人津津乐道的大名臣。这些大名臣每一个都可以传颂千年,虽然说他们中有的命运坎坷,结局悲惨,但是我们却无法抹杀他们的功绩,更不能忽视他们的能力。那么,这些大名臣的出生如何呢?他们的雄韬伟略是如何培养的呢?他们又有着哪些奇谋妙策呢?又是如何赢取皇帝信任的呢?最终的结局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在本书中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
《给大忙人看的历史书》分门类地、有系统地解析了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对想掌握中国历史,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知识的读者有很大的好处。《给大忙人看的历史书》深入浅出,解析中国通史,视野宏阔,再现历史真实。
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交恶,美国和台湾当局也在中国东南沿海展开战略攻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十分危险的敌对势力包围之中。而当时中国70%的工业又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我们必须要在高山大川,保存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 三线建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现在,这些尘封已久、逐渐被人遗忘的绝密档案,都已经解密,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已经大白于天下。本书将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为你再现那个火红的年代、峥嵘的岁月,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而不懈努力的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土匪活动猖獗,他们残害人民群众和地方干部,破坏交通,给生产恢复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剿匪工作迫在眉睫。1950年2月,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给中央汇报西南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方针时指出:不剿灭土匪,一切均无从着手。从1950年到1953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39个军140多个师150万人的兵力,共歼灭匪特武装240多万人,结束了中国“匪患久远、为害甚烈”的历史。这场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不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也创造了中国剿匪史上的一个奇迹。通过本作品您会收听到:军民联手擒拿匪首三擒乐安县家族土匪揭秘贵州地区剿匪真相收网“捕鱼”战术四川地区剿灭土匪纪实剿匪英雄——肖国宝重庆地区清剿残匪实录平息石柱土匪叛乱
填补历史空白,发现历史真相,揭开大清神秘面纱,让种种谜团浮出水面!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有着说不尽的故事: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本书从努尔哈赤起兵讲起,至宣统退位而终,以清朝十二帝为主,连带讲述名臣重臣、后宫嫔妃,以宫廷秘史为主,连带讲述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奇闻秘事,是一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有声书。书中搜集了大清王朝整部历史所流传、记载的、引发轰动的、众说不一的、争论不止的甚至始终难有定论的,让后人百思不解,但又特别抓人好奇心和敏感神经的三百多个历史谜团,涉及宫廷内幕、官场奇闻、文人轶事、神秘宝藏、历史奇案等诸多内容,并在参照大量的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解析和破译这些谜题,力争给听众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
《五代史演义》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终于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这个时代局势纷乱,军阀轻易称帝。朱全忠建立了后梁政权,却被另一个藩镇军阀李存勖击败,后者成立了后唐政权。儿皇帝石敬瑭依靠契丹建立后晋政权,而政权却亡于契丹。后汉的刘知远逐走契丹,却也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后周也同样的下场,赵匡胤成为时代的终结者。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蒙古帝国(套装全4册)》包括:《蒙古帝国1:狼性征服》《蒙古帝国2:狂飙西进》《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蒙古帝国4:帝国余晖》4册。全书100万字,音频700余集,音频时长60小时,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从蒙古草原到元朝,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巨作,这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史。本书开篇描写了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传奇的一生,追述了成吉思汗跃马草原,征战杀伐,睥睨天下的风云事迹。小说不仅描述了成吉思汗逆境求生,以3万兵马起家,在20年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名族多达720部的辉煌战绩之外,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以成吉思汗为中心,环绕着木华黎、博尔术、哲别等著名战将的草原英雄群像,深入披露了成吉思汗那鲜为人知的爱恨情仇,而故事的起源是源于一个女人,铁木真深爱的女人,她是草原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