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这五百五十九个称帝称王的头目中,约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而帝王之死,皆是因自作孽的制度结构。在男性争权夺势的世界,政治因素高于一切。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等二十余种正史资料,风格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
胡适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正是“一个像样子的梦”。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
本书为《知汉系列》第二册,从刘邦去世讲到武帝即位前,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内容一边叙事普及,一边对历史文本中的相关谜团进行释疑。一、孝惠帝是否真的有那么“仁弱”和怠于政事;二、疑云重重的“白马之盟”究竟是真是伪;三、吕后的人事安排真的是要夺取刘姓江山吗;四、诛吕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陈平在其中的作用;五、汉文帝如何以不被看好的实力收拾诛吕后的残局;六、德与欲:文帝的阴阳两面;七、景帝传位梁王和七国之乱的关系;八、景帝更换继承者的动机。本书于普通讲文景之治的区别在于,辩证分析了文景两朝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对宗室进行残酷压榨的两面性,提供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人物形象和史观。
主要讲述的是从1328年到1368年间,贫民出生的朱元璋是如何走上反元道路,又是如何率领群雄,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从而建立大明王朝的成功逆袭史。该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出当年朱元璋是如何率领群雄,平定天下的。该书语言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深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历史上的名臣并不少见。比如垂钓王侯的姜子牙、功成勇退的范蠡、变法强国的公孙鞅、说客之冠的苏秦、策士之雄的张仪、大智大勇的蔺相如,等等。这些人都是能够兴邦定国的大才,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后世人津津乐道的大名臣。这些大名臣每一个都可以传颂千年,虽然说他们中有的命运坎坷,结局悲惨,但是我们却无法抹杀他们的功绩,更不能忽视他们的能力。那么,这些大名臣的出生如何呢?他们的雄韬伟略是如何培养的呢?他们又有着哪些奇谋妙策呢?又是如何赢取皇帝信任的呢?最终的结局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在本书中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
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夏威夷港,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参战国家多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6000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同盟国包括美国、中国、英国、英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流亡政府、自由法国和苏联。轴心国则主要是日本和其建立的傀儡政权,包括伪满洲国、汪伪国民政府,以及泰国。另外,日本在其殖民地(如朝鲜、台湾)征召了不少兵力。这场战争除了日美两国大型海上战斗外,同时也导致位于欧洲轴心国集团的灭亡、日后的冷战局势、原子弹的使用、反殖民浪潮和日本与中国政治发展,对亚洲与太平洋周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甚巨。一声平地惊雷,一次长途偷袭,一场战争豪赌。转瞬间,樯橹灰飞烟灭,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太平洋舰队顷刻支离破碎,风景如画的珍珠港顿时成为血与火的地狱。从天而降的日本人打碎了美国远离战争的美梦。
自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凭借着祖、父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以来,直至万历十九年一统建州女真各部,历时九年时间,“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国势日胜”(清·鄂尔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接下来,阻挡他统一脚步的就是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别称扈伦四部,包括叶赫部(今吉林四平)、哈达部(今辽宁清河流域)、辉发部(今吉林桦甸县)、乌拉部(今吉林伊通县)四部。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以叶赫女真部为最。努尔哈赤所属的爱新觉罗氏族与叶赫那拉氏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据说早在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之间便发生过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指着大地说:“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是金子的意思)!”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就是太阳的意思)。”在那场战争中,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氏,成为当时女真族最大的部落。历史的发展难以预见。叶赫那拉氏族和爱新觉罗氏族总是在敌人与朋友之间徘徊,是敌人的时候,难免要兵戎相见;是朋友的时候,便歃血为盟。是战是和,都视当时的情况和利益而定。这次亦不例外。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