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原薛岳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真实批露国民党高层恩怨过往!
本书讲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的传奇故事,侯宝林刚刚开始只是一个为了生存到处忙碌奔波的穷小子,后来慢慢成了国家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他付出了什么?他的成长经历了什么?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军阀古弘毅守城被杀,全家仅剩女儿古效琦一人幸存,家破人亡后她尝尽人间冷暖,为了报仇与生存,古效琦投身特训班,从一个患有脸盲症的柔弱女学生,浴火重生为身手不凡的女刺客,蛰伏游走于民国各色风云人物之间,开始了漫漫十年的复仇之路……她也曾有过爱情,但*终在亲情与复仇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从一个弱女子,到名震民国的女刺客,为父报仇,她坚持了一生,也终于做到了……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致良知说,包括体认和实现两个层面。体认良知是指人本身的自我修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指人对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实现良知则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的过程,即为规范道德行为和端正人生态度的实践过程。 王阳明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强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人们在修养上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重视对意念的克制工夫。 王阳明坚持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位。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阳明早年提倡静处体悟。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晚年提出事上磨炼。他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改而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炼”。主张省察克治。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强调贵于改过。他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王阳明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和益精其能”说。主张施教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他提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不可躐等;人的才能也互不相同,使他们益精其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 王阳明在施教方法上主张乐习不倦。他竭力反对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者考虑到学生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局面。王阳明还提倡教学中要动静搭配,使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乐习不倦。本书包括传奇的出生经历、顽皮的天才少年、用计谋改变继母、超出常人的志向、莫名失踪的新郎、向大儒请教学问、失败的格竹实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开启仕宦的生涯等内容。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本书包括天才少年多磨难、隐居青田著兵书、出山废明王重创友谅、出奇兵夜袭江州、潘阳湖火烧陈友谅、巧妙劝降方国珍、严执法得罪权贵、拒绝相位举贤良、淡泊名利隐青田、遭陷害悲叹而终、刘伯温的军事思想、刘伯温论作战原则等内容。
《张居正》,是作家熊召政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小说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部浩瀚壮美的水利史诗,也是一种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优秀建设者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精神,可与日月同辉,普照天地。这里有舍小家、顾大家、建新家、为国家,数度搬迁,历尽艰辛的移民群众何兆胜;有把移民当亲人,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无私奉献的移民干部潘洪莉;有带着老父亲修渠的陈建国;有视大坝如生命的杨凤梧;有子承父业的王永胜;有勇往直前的王金建;有追逐梦想的孙景亮;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戴占彪等。
李鸿章,他是慈禧身后的男人,他是两千年来顶会做官的中国人!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李鸿章的历史,就是晚清四十年的历史;读懂李鸿章,就是读懂晚清!他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兴名臣”,死前却又背负着“卖国”的骂名;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崇夷技,是开明的洋务领袖,但却只换来一个“糊裱匠”的自嘲;他手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40年;从布衣书生到乱世枭雄,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李鸿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一代历史名臣的辉煌与覆灭,一生风雨未歇,身后毁誉参半。看晚清改革家李鸿章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困境。本专辑带你层层剖析晚清名臣李鸿章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再现他的起伏人生,解读这位争议人物的功过得失!
林彪一生的是非功过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这几年尤甚。现在就开始写林彪似乎还太早了一些,但这么一本书,从林彪出生一直描述到他坠机温都尔汗,平实而详尽地再走一遍这位杰出军事家的一生,却也能让你自己来评判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精读片断林彪住在北京西城区毛家湾。毛家湾名称的来历无从查考,清朝时,这里是一个王爷的宅子。从进城开始,林彪一直住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二年。据称他喜欢这里的清静与简朴。1960年以前,林彪一家只占居着毛家湾中院,院子不大,总计也就三四百平方米。后来当上国防部长后,他家和工作班子的用房越来越多,扩展至东院和西院。从外表上看,毛家湾并不豪华,不过是一座老式平房。林家各位成员的住房分布很有意思。林彪的卧室对面是女儿豆豆的套间,儿子林立果的房间位于走廊交叉位置,叶群的房间则在林彪卧室相反的另一头。这种分布透露出一个信息:林彪与自己儿女的关系好于夫妻关系。林彪的住房大约四十余平
后生可畏,后生可敬,三湘才俊研究粟裕生机勃勃,异军突起。跻身其中的青年学者张雄文同志,以其深谙太史公司马迁真谛之功力,表现出敢说真话的勇气、妙笔生花的才气和高瞻远瞩的豪迈之气。他的前半生,是不断裹挟的历史;他的后半生,是不断拒绝的历史。
讲述了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褚橙”创始人、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阅读本书的理由:时下流行的歌曲,叫“流星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个月。时下被崇拜的“星”,其实只是“流星”:虽然耀眼,却转瞬即逝。邓丽君相反。她不是“流星”,而是永远照亮“天涯游子”孤苦心灵的“恒星”。她的浓情,散布于天空与大地;她的善良,感动着前辈与后辈;她的音容笑貌,值得你阅读一遍以一遍;她的哀婉歌声,值得用一生去倾听;……她是她那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她更是许多代人的精神慰籍。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心”之捍卫者与反对者,“中国女妎”之热爱者与厌恶者,流行歌曲之爱好者或研究家,中华文化传播史之爱好者或研究家,大中小学生……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01-07《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1集-横空出世《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2集-创造奇迹的人(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3集-创造奇迹的人(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4集-阴霾的童年《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5集-春风得意吕不韦《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6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7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中)《千古一帝秦始皇》(二)08-14《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8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9集-有一个人叫李斯《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0集-李斯的仓鼠人生《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1集-李斯韩非的生死较量《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2集-一统六国(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3集-一统六国(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4集-焚书坑儒(上)《千古一帝秦始皇》(三)15-21《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5集-焚书坑儒(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6集-漫漫求仙路《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7集-万里长城长《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8集-皇陵地宫的秘密《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9集-帝国残阳《千古一帝秦始皇》第20集-滔天阴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21集-帝国丧钟